| 本帖最后由 弹剑作歌 于 2025-10-11 22:57 编辑 
 
 三、内存内存是存储程序运行时产生的数据的设备,是电脑中不可或缺的硬件。内存的读写速度远高于硬盘,但空间较小,断电后数据无法保存,单位容量价格更高。内存的容量和读写速度对于系统和各种软件的运行速度有重要影响,因此在对老电脑进行升级时会优先考虑加装内存(目的有两个:扩大容量和组双通道(后文会介绍))。内存的参数和选型较为简单。
 
 1.主要参数
 (1)DDR代数:现在使用的内存几乎全部为DDR(双倍速率同步动态随机存储器)内存,目前常见的有DDR3、DDR4、DDR5等,数字越大,标准就越新,性能也越强。选择时需要查询CPU和主板支持哪一代内存,不同代无法兼容。
 (2)运行频率:现代内存的运行频率一般在1000MHz以上,频率随着DDR代数提高而上升。频率越高,内存就能在单位时间内传输更多数据,电脑使用就更流畅。内存条有自己的标称频率,CPU和主板都有各自支持的内存频率上限,这三个数据的最小值就是内存实际运行频率。
 注:上文所述DDR全称中的“双倍速率”意思就是内存在一个时钟周期中可以传输两次数据,所以硬件厂商在描述内存频率时用的是等效频率,也就是实际频率乘以2(严谨地写,单位应当是MT/s,即每秒百万次传输,但当前依然普遍使用MHz作为单位)。因此,有时在系统的硬件管理器中看到内存频率(物理频率)是标称频率的一半,这是正常现象。
 (3)容量:指内存能容纳多少数据。当前的软件对内存空间的消耗越来越大,办公、学习等日常使用推荐至少16GB,有游戏、科学计算等要求还需更高。CPU支持的内存容量通常有一个上限,所插入的物理容量高于这个上限,超出的部分会无法识别。另外,当前常用的的操作系统有32位、64位之分,32位系统中内存地址是由32个二进制位表示的,因此常规的32位系统只能支持4GB(2^32字节)左右的内存容量。如果内存容量不够用,操作系统可能会把硬盘的部分空间虚拟成内存(虚拟内存技术),来保证程序的正常运行,这部分空间的读写速度远低于正常的硬盘,此时就会导致运行卡顿。有些手机会宣传内存容量为多少加多少G,加号后面的数字一般指的就是虚拟内存。
 (4)时序:是内存进行各种操作所需的时间(单位为时钟周期数)。主要有四个,通常写成CLxx-xx-xx-xx。频率相等时,时序数字越小,传输速度越快,但影响通常不十分显著,属于次重要的参数。用户可以自行调整内存时序,但调低时序会导致内存运行不稳定。在对内存超频时,不仅要调节频率和电压,还要调节时序(通常是调高),因此内存的超频是各种硬件中最复杂的,需要丰富的经验和反复的尝试。
 (5)XMP技术:可以理解为自动超频,也就是厂商事先对内存进行超频,然后将各种配置参数存下来供用户调用。由于是厂商调好的参数,用XMP超频更加简单、稳定,可以免费获得性能的提升,但需要主板支持。
 2.关于双通道
 CPU通常支持两个(或更多)内存通道,同时使用两个通道可以获得二倍于单通道的内存带宽。要注意内存通道与主板上物理插槽的对应关系(一般在主板的用户手册中),将内存插在两个不同通道对应的插槽上。组建双通道时,要注意两条内存的容量、频率都应相等,最好型号也要相同,否则运行可能不稳定,建议直接买套条(序列号相连的两个内存条,可以最大程度地保证一致性)。因为组双通道可以使带宽翻倍,可以获得非常可观的性能提升,因此优先考虑此种形式。如:需要16G的内存,最好买两根8G的组成双通道,而不是买一根16G的。
 注:若两个通道上的内存容量不等,则容量更大的通道上多出的容量无法组成双通道,剩余容量仍然可以,不推荐这样做。
 3.检测方法
 1.传输速度:检测内存单位时间内能传输多少数据,通常用AIDA64。下图第一行就是内存对应的数据。
 
 2.读取参数:通常使用CPU-Z,如下图。
 
 3.实际性能:内存的性能会影响处理任务的时间、软件或游戏的加载速度、游戏帧率等,可选择一项任务进行对比测试(注意控制变量)。
 4.市场情况及国产现状
 当前生产内存芯片(内存颗粒)的厂商主要有三星(Samsung)、长鑫存储、镁光(Micron)、海力士(SK Hynix)等。使用它们生产的颗粒制造内存产品的品牌很多,没有哪个品牌占据主导位置,如果不是很在意内存的超频性能,在比较好性能和价格后看性价比选购即可。下图是当前一些内存品牌(京东截图)。
 
 当前国产内存已经接近或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,国内做内存颗粒最好的企业是长鑫存储,使用他们产品的内存品牌有光威、阿斯加特、金百达等,它们的内存产品无论在性能还是质量上都不输国外品牌,而且性价比通常更高,因此推荐选用纯国产的内存。
 
 内容若有错漏之处,欢迎批评指正。下一篇将介绍显卡的相关知识
 
 |